網上有句話說得好:當你不去創業,不去旅行,不去冒險,不去談一場戀愛,不去嘗試沒試過的生活,只是每天掛著QQ,刷著微博,逛著淘寶,干著我80歲都能做的事情……你要青春有毛用!!!
說老實話,對于眾多踏上職業生涯的人士來說,最容易的是每天沒有方向的做事,重復自己,看似在工作,其實心態很勉強,很機械的那種。
最難的是每天能進步一點點,提升一下自己,找尋到價值正在逐步放大的那種感覺。
最近,某財經雜志邀請我就職業經理人如何正確對待工作發表些看法,恍然間,自身心靈深處有被觸動的感覺。是啊,從事營銷工作二十多年來,自己的經歷中也經常看到有些人工作倒是很輕松,可他本身卻一點勁都沒有,享受不到哪怕一丁點奮斗的快樂,相反,有些人工作節奏非常緊張和忙碌,而他 表現的卻是充實而又愉悅。其實就工作本身來說,本身沒有好與壞之分,它僅僅是一種機會,是激活它還是漠視它,全在于從業者自身的價值取向和精神狀態使然。
在當前人才市場激烈的角逐中,誰能最終獲勝并笑到最后,就在于他對待工作須具備的接納程度,是全力以赴還是蜻蜓點水,則是大有講究。
記得一位名家說過,忙碌是一副補藥。
這話說得好!
這個時代,你工作忙起來了,那么恭喜你!自身才能有發揮的機會和價值實現的余地,應該是件幸福的事,你會覺得融入汗水后換來的充實和快樂。相反,如果你一段時間以來工作毫無忙碌而言,那么,事情就危險了。
有些人的潛意識里已經開始小瞧你忽略你了,理由其實也簡單,一個不忙碌的人,他是缺少機會來證明自身價值的。
現實生活中,發現一個現象:壓力不是有人比你努力;而是比你牛幾倍的人依然在努力。
因此,現實和理想之間,不變的是爬涉;黯淡與輝煌之間,不變的是開拓。你所做的事情,也許暫時看不到成功,但不要灰心,你不是沒有成長,而是在扎根。
坦率講,對于一個在營銷道路上風雨兼程二十多年的我來說,是屬于忙人級別的。
記得創立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以來,由于在業內的影響,客戶們往往把產品推廣和企業品牌提升的希望最大化的押在我們身上,正所謂“拿人錢財**”,接下來,我就不得不以苦行僧的作風來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有時也常在想,這整天的忙忙碌碌到底有沒有意義,自己親歷親為跑市場、搭班子、建隊伍、搞調研、抓銷售,往往搞得自己疲憊不堪,其實這就是生活,如果你不忙碌,本身就是不務實的表現,要么被淘汰,最終遭遇沒落和破敗的命運。
一個月朗星稀的傍晚,我忙里偷閑時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聯想到自身和周圍,感觸也的確頗深。
25歲的舞蹈家黃豆豆,身兼數職;舞星、教師、藝術總監,每天早上7點起床跑步練功……風雨無阻,他總是停不下來。他個矮、下肢短、先天條件嚴重不足,但他卻成為世界“舞”林高手。他說,他早就知道有個成功公式是:1%的天賦加上99%的努力,但他身邊沒有這樣的人,而他做到了,這令他倍感自豪。
25歲,多少人的人生才剛剛起步,而他可以說是功成名就,令人羨慕。但黃豆豆仍然在與自己競爭,“永遠停不下來”,一旦做了某事,就要把它傾力做到最好,這是他的個性。如果有一天“停”了下來,他就會發胖,他必須一直保持一種飛翔的感覺。他不能失敗,因為失敗就意味著離開舞臺,告別青春。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一次中層干部會上提出這么一個問題:石頭怎么樣才能在水上漂起來?反饋回來的答案五花八門,有人說“把石頭掏空”,張先生搖頭;有人說“把它放在木板上”;有人說“石頭是假的”,張先生強調“石頭是真的”……終于有人站起來回答說“速度!”
張瑞敏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正確!《孫子兵法》上說'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速度決定了石頭能否漂起來。”
這讓我想到了跳遠、跳高、飛機、火箭……也想到了“無法停下來”的黃豆豆,以他的身體條件,是成不了舞者的,但他最后讓石頭漂了起來!石頭總是要往下落的,但速度改變了一切,打水漂的經驗告訴我們,石頭在水面跳躍,是因為我們給石頭一個方向,同時賦予它足夠的速度。
人生也是如此,沒有人為你等待,沒有機會為你停留,只有與時間賽跑,才有可能會贏。美國最負盛名的棒球手佩奇說:永遠不要回頭看,有些人可能會超過你。那個可愛的阿甘贏得美人歸后,有人問他愛情心得是什么,他說,“我跑的比別人快!”。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只有改變自己的態度,才能改變人生的高度。
有句話,叫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快,請趕在別人前頭,不要停下來,這是競爭者的狀態,也是勝利者的狀態。如果成功也有捷徑的話,那就是賦予它足夠的速度。
因此,想辦法讓自己忙起來,這才是人生前進的動力。
一位記者朋友告訴我,在與“歐元之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蒙代爾談論學術態度和創新精神時,他多次提到“快樂學術”的觀念:“每天工作18個小時,日復一日的科研工作,真正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會喜歡這種方式,而且絲毫不會感到壓力。”未了,他還特地加重語氣:“只有你認為這種生活方式是快樂的,才可能成功。”言語間絲毫看不出,這是一位近80歲老人講的話。
無獨有偶,上周去南京出差,聽一位剛與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接觸的朋友講:江南春看起來胖乎乎的,似乎有些養尊處優。其實,他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三點,用以填飽肚子的就是普通的快餐。盡管每天周而復始,但他不覺其累,似乎已陶醉于那種習慣性的氛圍中。
諾貝爾獎獲得者往往每天工作18個小時,一生勞碌卻絲毫不覺其苦”,對已滿頭銀發的蒙代爾來說,如此滿負荷快節奏的生活給予他的不是什么過分透支生命,相反卻是一種滿足和享受。我想,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觀念的變遷,具備這種勞碌命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這幾年,由于工作關系,我曾與許多企業家交上了朋友,通過接觸的增多,發現他們的真實生活狀態其實與影視劇里演繹的浪漫時尚大相徑庭,說到底,他們大多數都象一個工作狂一樣,干得非常辛苦,但往往苦中作樂。
事實上,老板是這樣的做派往往會給員工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記得臺灣首富郭臺銘的管理體原則是“以身作則,獨裁為公”。他每天開會馬不停蹄,長時間工作,員工跟著不敢懈怠。“鴻海的業務員,沒有回家吃晚飯的權利。”一位資深業務經理說。據悉,平日里,郭臺銘常問主管們:“你們尿尿黃不黃啊?”如果回答“不黃”,他立即劈頭痛批:“那表示你不夠努力啊!”
許多老板之所以把這種苦行僧式的生活當成是人生的享受,一方面是市場競爭的壓力逼迫他不能停下,另一方面也是只有投入到自身喜歡的工作,個人的潛力和價值才能得到充分挖掘,自身在行業的地位和影響也會隨著付出的多少得到鮮明的彰顯。
由此看來,如果你把熱忱和你的工作混在一起,那么,你的工作將不會顯得呆板和單調,熱忱會使你的整個身體充滿活力,使你在睡眠時間不到平時一半的情況下,工作量達到平時的二倍或三倍,而且不會覺得疲倦。
記得有位作家叫陳學昭曾寫過一本書,書名就叫《工作著是美麗的》,當時曾影響了許多人,在這個價值多元化的社會,想必也只有工作才會帶給一個人依靠和充實。
許多名人之所以廢寢忘食、通宵達旦的工作而不感覺累,是因為他們從中尋找到了自身最大的樂趣。而且始終保持昂揚的斗志和充沛的精力,那其實也是一份難得的財富。
不難看出,人生最有意義的地方應該就是工作。只要樹立起積極的心態。不妨多給自己機會去嘗試。當每個人對自身的工作投入的熱情越多,決心愈大,工作起來就會感到效率越高。當你抱有這種熱情與執著時,上班將不再是苦差事,上班是為了做一件全身心熱愛的事,你的工作是為自己找樂子!